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反应堆外部易裂变材料操作、加工和处理的基本技术准则及次临界限值,以确保核临界安全。本文件适用于涉及易裂变材料的加工、存储、运输及其他相关活动的单位和个人。
Title:Reactor External Fissile Material - Nuclear Criticality Safety - Basic Technical Criteria and Subcritical Limits for Operation, Processing and Handling of Fissile Materials
中国标准分类号:K61
国际标准分类号:27.1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GB 15146.2-1994 是中国国家标准,用于指导反应堆外易裂变材料的操作、加工和处理,以确保核临界安全。以下是该标准中常见的核心问题及其解答。
该标准适用于反应堆外所有涉及易裂变材料的操作、加工和处理活动,包括但不限于铀、钚等材料的运输、储存和使用。其主要目的是防止核临界事故的发生,确保工作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核临界安全是指通过设计、操作和管理措施,确保易裂变材料的几何分布、质量、浓度等参数始终处于次临界状态,避免发生链式核反应。这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安全要求,特别是在处理高浓缩铀或钚时。
次临界限值是确保系统处于次临界状态的最大允许值,包括质量、几何形状、浓度等参数的限定值。这些值是根据理论计算和实验数据得出的,具体数值需参考GB 15146.2-1994 标准中的附录。
一旦发生核临界事故,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该标准适用于大多数常见的易裂变材料(如铀、钚),但对于某些特殊材料或特定条件下的应用,可能需要额外的技术规范或补充规定。在实际操作中,应结合具体情况参考其他相关标准或指南。
GB 15146.2-1994 是中国的国家标准,可以通过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网站查询和购买正式版本。此外,一些专业图书馆或科研机构也可能提供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