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便携式即热饮水机的产品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以220V/50Hz交流电源供电或电池供电,具有快速加热功能的便携式即热饮水机。
Title:Portable Instant Heating Water Dispenser - TDZJN 56-2021
中国标准分类号:L80
国际标准分类号:97.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便携式即热饮水机新旧标准差异解析——以出水温度控制为例
在TDZJN 56-2021《便携式即热饮水机》标准中,与旧版相比,有一项重要的变化体现在出水温度控制上。这项变化不仅提升了产品的安全性和用户体验,同时也对制造商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本文将围绕这一变化展开详细解读,并探讨其实际应用方法。
出水温度控制的新要求
旧版标准对出水温度的控制要求较为宽松,仅规定了“设备应具备一定的温度调节功能”,但并未给出具体的温控范围和精度要求。而在TDZJN 56-2021中,明确规定了以下几点:
1. 最低出水温度:设备在任何工作状态下,出水温度不得低于35℃。这一要求旨在避免因温度过低导致用户误饮冷水引发不适或健康问题。
2. 最高出水温度:设备的最大出水温度不得超过95℃。此限制既保证了饮水的安全性(防止烫伤),也符合日常饮用需求。
3. 温控精度:出水温度的实际值与设定值之间的偏差不得超过±3℃。这是一项关键的技术指标,直接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新标准的应用方法
为了满足上述温控要求,制造商需要从硬件设计到软件算法进行全面优化。以下是具体实施步骤:
# 1. 硬件选型
选择高精度的加热元件和温度传感器是实现精准温控的基础。例如,采用PTC陶瓷加热器配合高灵敏度NTC热敏电阻,能够快速响应并准确测量水温。此外,还需要确保加热模块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避免因长时间工作导致温度异常升高。
# 2. 软件算法设计
温控精度的核心在于算法设计。可以采用PID(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器来实时调整加热功率。通过不断采集当前水温数据并与目标值对比,动态调节加热速率,从而达到稳定且精确的温度输出。同时,为防止温度波动过大,还需加入防抖机制,在短时间内多次检测确认后再执行下一步操作。
# 3. 安全保护措施
除了基本的温控功能外,还应增加多重安全保护功能,如过热保护、干烧保护等。一旦检测到温度超出设定范围或设备内部异常情况,系统应立即切断电源并发出警报,确保用户安全。
实际案例分析
某品牌A在升级其便携式即热饮水机时,采用了上述方法实现了出色的温控效果。产品上市后,消费者反馈显示,无论是在寒冷天气还是炎热环境下,该设备都能稳定地提供接近设定温度的热水,极大提升了使用体验。
总结
TDZJN 56-2021关于出水温度控制的新要求,不仅反映了行业对产品质量的关注,也为生产企业提供了明确的技术方向。通过合理选材、科学设计以及严格测试,企业完全可以生产出符合甚至超越新标准的产品。希望本文能为企业在标准落地过程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