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中医内科临床诊疗颤病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治疗原则及方案。本文件适用于中医内科医师对颤病的临床诊疗及相关科研工作。
Title:TCACM 1282-2019 Clinical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remor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ternal Medicine
中国标准分类号:
国际标准分类号: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本文将聚焦于《TCACM 1282-2019 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 颤病》中关于“肝肾亏虚证”的诊断与治疗标准的新旧版本差异,并对新版指南中的关键调整进行详细解读。
在旧版指南(假设编号为TCACM 1282-200X)中,对于肝肾亏虚证的描述较为笼统,仅提出以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为主要表现,治疗上强调滋补肝肾为主。然而,新版指南对这一证型进行了更为细致的划分和补充。
新版指南明确指出,肝肾亏虚证可以进一步分为“阴虚风动”和“气血两虚”两种亚型。“阴虚风动”表现为手足震颤明显,伴有五心烦热、口干咽燥等症状,治疗应侧重于滋养肝肾、平抑肝风,推荐使用天麻钩藤饮加减;而“气血两虚”则以肢体麻木、乏力为主,可选归脾汤或十全大补汤进行调理。
这种细化不仅使临床医生能够更精准地辨证施治,还大大提高了治疗效果的可控性。例如,在实际应用中,一位老年患者因长期劳累导致颤病发作,表现为轻微的手抖及精神不振,通过辨证属于“气血两虚”,采用归脾汤后症状显著改善。这表明新版指南提供的细化分类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综上所述,新版指南对肝肾亏虚证的分类细化是其一大亮点,它从细微处入手,为中医内科临床提供了更加科学合理的诊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