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游泳池水质的术语和定义、水质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水质管理要求。本文件适用于人工建造的各类游泳池及其类似设施的水质管理。
Title:Water Quality Standard for Swimming Pools
中国标准分类号:Z51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6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在遵循CJT 244-2016《游泳池水质标准》的前提下,通过优化流程和资源配置,可以在保证水质安全的同时降低运营成本。以下是10项可行的弹性方案。
引入物联网技术,利用智能传感器实时监控水质指标(如余氯、pH值等),减少人工检测频率,从而降低人力成本。
调整过滤器的工作时间表,在非高峰时段延长运行时长,以减少设备频繁启动导致的能耗浪费。
将游泳池划分为不同区域,仅对高人流量区实施重点消毒,避免全池消毒带来的资源浪费。
与供应商签订长期合作协议,批量采购消毒剂和pH调节剂,享受批发折扣,降低单次采购成本。
在符合标准的前提下,合理利用过滤后的部分回流水,用于冲洗地面或清洁设施,减少新鲜水消耗。
根据不同季节的使用情况,动态调整水质参数要求。例如,淡季时适当放宽余氯浓度下限,节约药剂用量。
加强员工对水质管理知识的学习,提升其操作技能,减少因误操作导致的额外维护成本。
制定详细的设备保养计划,提前预防故障发生,避免因紧急维修而产生的高昂费用。
通过宣传和提示牌提醒使用者注意个人卫生,减少污染物进入池水的可能性,间接降低水质维护难度。
建立历史数据档案,结合季节变化、客流量等因素预测水质需求,提前做好物资准备,避免临时调配增加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