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缺血性心肌病的中医内科诊断、辨证分型及治疗原则。本文件适用于中医临床医师对缺血性心肌病的诊断与治疗。
Title:Clinical Guidelines for Ischemic Cardiomyopathy in Traditional Chinese Internal Medicine
中国标准分类号:C43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缺血性心肌病是中医内科常见疾病之一,在TCACM 1224-2019《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中对此有详细的描述和规范。在新旧版本对比中,有一条关键变化值得深入探讨,即关于“益气活血法”的应用范围与具体实施。
在旧版指南中,“益气活血法”主要被推荐用于缺血性心肌病的恢复期患者,强调其在改善心功能、促进血液循环方面的积极作用。然而,新版指南对这一治疗方法进行了扩展,不仅限于恢复期,还建议将其应用于急性发作期以及稳定期的部分患者。这种调整基于近年来中医药治疗领域的研究成果,表明益气活血法能够更广泛地干预缺血性心肌病的发展过程。
以“益气活血法”为例,其核心在于通过补益气血来改善心脏供血不足的情况。具体应用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辨证施治。例如,在急性发作期,患者通常表现为胸闷、心悸等症状,此时可以选用黄芪、丹参等药材组成方剂,重点在于快速缓解症状;而对于恢复期患者,则应注重长期调理,可加入党参、当归等药材,以巩固疗效并防止病情反复。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益气活血法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良好的疗效,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需注意个体差异,避免盲目用药导致不良反应。因此,临床医生应当结合现代医学检查手段,如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综合评估患者状况,并在专业指导下合理选择药物组合及剂量。
综上所述,TCACM 1224-2019 对“益气活血法”应用范围的调整体现了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进步,为缺血性心肌病的规范化治疗提供了更加科学合理的依据。这不仅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也促进了传统医学在现代医疗体系中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