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中医内科对胃缓的诊断、辨证论治及治疗原则。本文件适用于中医临床医生对胃缓的诊疗参考。
Title:Clinical Guidelines for Internal Medicin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Gastroparesis
中国标准分类号:
国际标准分类号: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 TCACM 1222-2019》中关于胃缓的诊断与治疗部分,新旧版本存在明显差异。以“胃缓”的病机变化为例,新版指南相较于旧版更加细化了气阴两虚这一核心病机的表现及演变路径。
在旧版指南中,虽然也提到胃缓多由脾胃虚弱、运化失司所致,但对具体症状描述较为笼统,仅强调了腹胀、纳呆等常见表现。而新版指南则深入分析了病程进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气阴两虚证候群,指出患者不仅有脾胃功能减退的基本特征,还常伴有口干舌燥、乏力倦怠等症状,并且随着病情发展,可能会出现阴液亏耗加重的情况,表现为舌红少苔、脉细数等典型体征。
这种变化对于临床医生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在制定治疗方案时需要全面考虑患者的体质特点和疾病发展阶段,不能仅仅着眼于缓解表面症状;其次,在药物选择上应注重调补气阴兼顾的原则,避免单纯使用温补类药材导致病情恶化。例如,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采用党参、白术健脾益气,配合麦冬、石斛滋养阴液的方法来改善上述症状。同时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剂量比例,确保疗效的同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
通过这样的对比解读可以看出,《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 TCACM 1222-2019》在继承传统理论基础上进行了科学严谨地完善与发展,为规范中医内科临床实践提供了更为精准可靠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