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胃下垂的诊断、辨证论治、治疗原则及具体治疗方法。本文件适用于中医临床对胃下垂的诊断与治疗。
Title:Clinical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Gastropexy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ternal Medicine
中国标准分类号:
国际标准分类号: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TCACM 1223-2019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中关于胃下垂的诊疗标准有诸多更新,其中“辨证分型”部分的变化尤为值得关注。与旧版相比,新版指南对“气虚下陷型”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进行了细化,这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精准的操作指导。
在旧版指南中,“气虚下陷型”主要依据患者自觉腹部坠胀、站立时症状加重等表现来判断,但缺乏具体的量化指标。而在新版指南中,新增了“食后腹胀明显,平卧缓解”这一典型特征,并要求结合舌象(舌淡苔白)和脉象(脉弱无力)综合分析。这种变化使得该类型的辨证更加科学严谨。
以“气虚下陷型”为例,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采用补中益气汤加减进行治疗。具体药物组成包括黄芪、党参、白术各15克,当归、陈皮各10克,升麻、柴胡各6克,炙甘草5克。若患者伴有明显乏力,则可适当增加黄芪用量至30克;若腹痛较重,则可加入木香10克理气止痛。每日一剂,水煎服,分早晚两次服用,连续服用两周为一个疗程。
通过这样的调整,不仅提高了临床疗效,还增强了指南的实际操作性,使中医内科诊疗更加规范化、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