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查标准
  • 下载
  • 专题
  • 标签
  • 首页
  • 标准
  • 医疗
  • TCACM 1235-2019 中医外科临床诊疗指南 冻疮

    TCACM 1235-2019 中医外科临床诊疗指南 冻疮
    中医外科临床诊疗冻疮中医药治疗指南
    17 浏览2025-06-02 更新pdf3.01MB 未评分
    加入收藏
    立即下载
  • 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冻疮的诊断、辨证论治及预防调护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中医外科临床医师对冻疮的诊疗及相关科研、教学工作。
    Title: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for Chilblain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urgery
    中国标准分类号:
    国际标准分类号:

  • 封面预览

    TCACM 1235-2019 中医外科临床诊疗指南 冻疮
  • 拓展解读

    冻疮是中医外科常见病之一,TCACM 1235-2019《中医外科临床诊疗指南》对冻疮的诊断与治疗提出了规范化的指导。本文将聚焦于该标准中新旧版本在冻疮辨证分型上的变化,并结合实际应用进行详细解读。

    在旧版标准中,冻疮主要分为寒凝血瘀型和湿热蕴结型两种证候类型。然而,在新版标准中新增了气虚血瘀型这一分类。这一改动反映了近年来中医药界对于冻疮病因病机认识的深化,尤其是认识到部分患者由于长期体质虚弱导致血液循环不畅,从而引发冻疮。

    以气虚血瘀型为例,其典型表现为患处皮肤苍白或紫暗、麻木刺痛、遇冷加重、得温稍缓,伴有全身乏力、面色萎黄等症状。针对此类患者,《指南》推荐采用益气活血法进行治疗,常用方剂如补阳还五汤加减。具体用药包括黄芪、当归、川芎等药材,旨在通过补益气血来改善局部微循环障碍,促进受损组织修复。

    值得注意的是,在应用此方法时需注意个体化原则,即根据每位患者的实际情况调整药量及配伍。例如,若患者同时存在脾虚症状,则可适当加入白术、茯苓等健脾利湿之品;而对于那些伴有明显炎症反应者,则可以考虑加入金银花、连翘等清热解毒药物。

    此外,《指南》还强调了非药物疗法的重要性,比如保暖措施、适度运动以及饮食调理等辅助手段均有助于提高疗效。特别是在冬季寒冷季节里,保持温暖尤为重要,可以通过穿戴保暖衣物、使用暖宝宝等方式避免再次受凉,从而减少复发几率。

    总之,通过对TCACM 1235-2019《中医外科临床诊疗指南》中新旧版本关于冻疮辨证分型差异的学习,我们能够更全面地理解该疾病的病理特点及其治疗方法的选择依据。这不仅有利于临床医生制定更加精准有效的治疗方案,也为广大患者提供了科学合理的自我保健指导。

  • 下载说明

    预览图若存在模糊、缺失、乱码、空白等现象,仅为图片呈现问题,不影响文档的下载及阅读体验。

    当文档总页数显著少于常规篇幅时,建议审慎下载。

    资源简介仅为单方陈述,其信息维度可能存在局限,供参考时需结合实际情况综合研判。

    如遇下载中断、文件损坏或链接失效,可提交错误报告,客服将予以及时处理。

  • 相关资源
    下一篇 TCACM 1236-2019 中医外科临床诊疗指南 褥疮
    无相关信息
资源简介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下载说明
相关资源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2024-2025 WenDangJia.com 浙ICP备20241376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