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肱骨干骨折的中医诊断、治疗方法及康复指导的原则和方法。本文件适用于中医骨伤科医师对肱骨干骨折患者的临床诊疗工作。
Title:TCACM 1290-2019 Clinical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Humerus Shaft Fractur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rthopedics
中国标准分类号:
国际标准分类号: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肱骨干骨折是中医骨伤科常见的损伤之一,在TCACM 1290-2019《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中对此病的治疗原则、手法操作及用药等方面都有详细的规范。其中,新旧版本在骨折复位后的固定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
以传统小夹板固定与现代外固定支架固定为例进行对比分析:旧版指南更倾向于使用传统的小夹板固定,认为这种方法简便易行,能够有效防止骨折部位再次错位,同时有利于患者早期功能锻炼。然而,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新版指南增加了对经皮微创接骨板固定术(MIPPO)和外固定架应用的推荐。这种改变基于近年来大量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某些复杂性肱骨干骨折,尤其是伴有严重软组织损伤的情况,外固定架可以提供更好的稳定性,并且减少了手术创伤,有助于保护骨折端血运,促进骨折愈合。
在具体应用时,选择何种固定方式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例如,对于开放性骨折伴有明显软组织损伤者,应优先考虑使用外固定架;而对于闭合性骨折且局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则可采用传统小夹板结合中药内服外敷的方法进行综合治疗。此外,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还需密切观察患肢血液循环状况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总之,无论是采用哪种固定方式,都必须遵循个体化原则,确保最佳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