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查标准
  • 下载
  • 专题
  • 标签
  • 首页
  • 标准
  • 医疗
  • TCACM 1221-2019 中医糖尿病科临床诊疗指南 糖调节异常

    TCACM 1221-2019 中医糖尿病科临床诊疗指南 糖调节异常
    糖尿病糖调节异常中医临床诊疗指南
    14 浏览2025-06-02 更新pdf3.23MB 未评分
    加入收藏
    立即下载
  • 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糖调节异常的中医临床诊疗原则、辨证论治方法及综合治疗方案。本文件适用于中医医疗机构及中医师在糖尿病前期阶段的临床诊疗工作。
    Title: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Abnormal Glucose Regulation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Diabetes Department
    中国标准分类号:
    国际标准分类号:

  • 封面预览

    TCACM 1221-2019 中医糖尿病科临床诊疗指南 糖调节异常
  • 拓展解读

    在TCACM 1221-2019《中医糖尿病科临床诊疗指南》中,糖调节异常是一个重要的内容。本文将聚焦于新版指南中关于糖调节异常诊断标准的变化,并详细解读其应用方法。

    新老版本诊断标准的变化

    在旧版指南中,糖调节异常的诊断主要依赖于空腹血糖(FPG)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的结果。具体而言,空腹血糖≥6.1 mmol/L且<7.0 mmol/L被定义为空腹血糖受损(IFG),而OGTT后2小时血糖≥7.8 mmol/L且<11.1 mmol/L则定义为糖耐量减低(IGT)。然而,在TCACM 1221-2019的新版指南中,增加了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作为辅助诊断指标,其范围设定为5.7%-6.4%对应糖调节异常。

    这一变化的意义在于,HbA1c不仅能够反映过去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而且检测更为便捷,适合大规模筛查。对于那些无法进行OGTT的患者,HbA1c提供了一个可靠的替代方案。

    HbA1c在糖调节异常中的应用方法

    # 1. 适用人群

    - HbA1c适用于所有成年人群,尤其是那些因各种原因不能接受OGTT检查的人。

    - 对于有糖尿病家族史、肥胖、高血压等高危因素的人群,定期监测HbA1c尤为重要。

    # 2. 检测频率

    - 初次诊断时应进行一次全面评估,包括FPG、OGTT及HbA1c。

    - 随后的监测频率取决于个体风险等级:一般建议每年至少检测一次HbA1c;高危人群可增加至每半年一次。

    # 3. 结合中医辨证施治

    根据HbA1c结果,结合中医理论对患者进行辨证分型:

    - 若HbA1c处于较低范围(如5.7%-5.9%),多属气虚血瘀型,治疗上宜益气活血;

    - 当HbA1c接近上限(如6.0%-6.4%)时,则可能表现为阴虚燥热型,此时需滋阴清热。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TCACM 1221-2019指南引入HbA1c作为糖调节异常的重要诊断工具,极大地丰富了临床实践手段,同时也强调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的重要性。这不仅提高了诊断效率,也为个性化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

  • 下载说明

    预览图若存在模糊、缺失、乱码、空白等现象,仅为图片呈现问题,不影响文档的下载及阅读体验。

    当文档总页数显著少于常规篇幅时,建议审慎下载。

    资源简介仅为单方陈述,其信息维度可能存在局限,供参考时需结合实际情况综合研判。

    如遇下载中断、文件损坏或链接失效,可提交错误报告,客服将予以及时处理。

  • 相关资源
    下一篇 TCACM 1259-2019 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 指屈肌腱腱鞘炎
    无相关信息
资源简介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下载说明
相关资源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2024-2025 WenDangJia.com 浙ICP备20241376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