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锁骨骨折的中医诊断、治疗方法及康复指导原则。本文件适用于中医骨伤科医生对锁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诊疗和康复管理。
Title:Clinical Guidelines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lavicle Fractur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rthopedics
中国标准分类号:
国际标准分类号: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本文以《TCACM 1262-2019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中关于锁骨骨折的“手法复位”内容为切入点,重点解读新旧版本在操作细节上的差异及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与2013年版相比,2019年版对锁骨骨折的手法复位提出了更为细化的要求。旧版仅强调“手法整复”,但未具体说明复位过程中需注意的患者体位和医生站位。新版则明确规定:“患者仰卧,患侧肩部垫高10-15cm,术者位于患者患侧。”这一改动基于现代解剖学研究,认为通过抬高患侧肩部可以更好地暴露骨折端,同时减轻对周围软组织的压力。
在实际操作中,医生应遵循以下步骤:首先检查骨折类型,确认是否适合手法复位;然后让患者取仰卧位并调整肩部高度;接着双手固定骨折两端,在牵引的同时旋转肢体以矫正移位;最后缓慢松开固定,观察复位效果。若复位成功,还需用绷带将患肢悬吊固定于胸前至少4周。
此修改不仅提高了手法复位的成功率,还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应严格按照新版指南执行,确保操作规范性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