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诊断依据、治疗方法及疗效评定标准。本文件适用于中医骨伤科领域内对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诊疗与管理。
Title: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Guidelines for Third Lumbar Transverse Process Syndrom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rthopedics and Traumatology
中国标准分类号:
国际标准分类号: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在《TCACM 1161-2019 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中,关于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内容有诸多更新,其中老版本与新版本之间对“手法治疗”的描述存在显著差异。本文将聚焦于这一变化,探讨其在实际临床应用中的意义和具体操作方法。
在旧版指南中,对于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手法治疗描述较为笼统,主要强调了推拿的基本原则,如“轻柔、缓慢”等,但缺乏具体的步骤和技术细节。而在新版指南中,则明确提出了“定点按压结合旋转复位”的手法治疗方案,并详细规定了操作的具体流程。
新版指南指出,在进行手法治疗时,首先需要患者俯卧于硬板床上,医生找到患侧第三腰椎横突部位作为施力点。接着,采用拇指或手掌根部进行定点按压,力度要适中,以患者能够承受且感到酸胀为宜,持续时间约为5分钟。随后,指导患者配合呼吸,当患者吸气时,医生迅速施加旋转复位动作,通过双手协同用力使腰部产生轻微扭转,但需确保不超过生理范围,避免造成二次损伤。
这种新方法的优势在于更加精准地定位病变区域,并通过结合按压与复位的动作,不仅缓解局部肌肉紧张,还能改善神经受压状况。此外,这种方法还考虑到了患者的个体差异,在实施过程中注重与患者的沟通,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总之,《TCACM 1161-2019》通过对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手法治疗部分的细化和完善,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为科学合理的治疗依据,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在实际应用中,医生应严格按照指南要求执行,同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灵活调整手法强度与频率,以达到最佳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