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肛隐窝炎的中医诊断标准、辨证论治原则及治疗方法。本文件适用于中医肛肠科临床医生对肛隐窝炎的诊疗实践。
Title:Clinical Guidelines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nal Sinusiti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Proctology
中国标准分类号:
国际标准分类号: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在TCACM 1293-2019《中医肛肠科临床诊疗指南》中,肛隐窝炎的诊断与治疗部分有显著更新。其中,关于“辨证施治”的具体应用方法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重要条文。
以“湿热蕴结型”为例,在新旧版本中对该类型的用药和治疗方法有所不同。旧版指南推荐使用龙胆泻肝汤加减,而新版则更强调个体化调整,增加了黄柏、土茯苓等药材,并提出可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灵活增减剂量。
例如,对于伴有明显湿重症状如舌苔厚腻、大便黏滞不爽的患者,新版指南建议加重土茯苓用量至30克以上,同时减少甘草用量以防助湿碍邪。这种调整体现了对湿热蕴结型患者的精细化管理理念,旨在提高疗效并减少副作用。
此外,新版指南还特别提到治疗过程中应配合局部坐浴疗法,常用方剂为苦参汤(苦参、蛇床子、地肤子),每日两次,每次15-20分钟,有助于缓解局部炎症反应,促进创面愈合。
通过这样的具体条文解读可以看出,新版指南更加注重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成果以及临床实践经验,使得中医治疗方案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这不仅提高了临床医生的操作性,也为患者带来了更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