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中医妇科常见病缺乳的诊断、辨证论治及预防调护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中医临床医师对缺乳的诊治及相关医疗活动。
Title:TCACM 1311-2019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ommon Gynecological Disease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Insufficient Lact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
国际标准分类号: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缺乳是中医妇科常见病之一,TCACM 1311-2019《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对这一病症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详细的指导。在新旧版本的指南中,有一处显著的变化值得关注:关于缺乳病因病机的认识更加细化。
在旧版指南中,对于缺乳的病因病机描述较为笼统,主要归结为气血不足、肝郁气滞等几个方面。而新版指南则进一步深化了这些认识,特别强调了产后失血过多、哺乳期营养不良以及精神压力过大等因素对缺乳的影响,并且提出了“肾虚型”的新分类。
以“肾虚型”为例,在应用新版指南时,临床医生需要更加注重患者的生活习惯与身体状况调查。比如,对于那些长期患有慢性疾病或者体质偏弱的女性,在出现缺乳症状时,除了常规的补气养血疗法外,还应该加入滋补肾阴、温补肾阳的相关方剂。常用的中药包括熟地黄、山茱萸、枸杞子等药材。
此外,新版指南还增加了非药物治疗方法的推荐,如针灸疗法。选取关元穴、足三里穴等穴位进行针刺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泌乳功能。同时,心理疏导也不可忽视,帮助产妇缓解焦虑情绪,营造良好的哺乳环境同样有助于提高乳汁分泌量。
总之,《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通过细化病因病机分析,使得缺乳的治疗方案更为科学合理。特别是对“肾虚型”缺乳的认识及处理方式上的改进,不仅丰富了中医理论体系,也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更具体的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