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子宫腺肌病的中医妇科临床诊疗原则、辨证论治、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本文件适用于中医妇科医生对子宫腺肌病患者的诊断与治疗。
Title: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denomyosi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Gynecology
中国标准分类号:
国际标准分类号: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中医妇科临床诊疗指南(TCACM 1168-2019)中关于子宫腺肌病的条文,其核心在于对疾病分期与治疗策略的细化。以“分期治疗原则”为例,新旧版本存在显著差异。
在旧版指南中,对于子宫腺肌病的治疗多偏重于单一阶段的整体调理,强调从整体观念出发,采用补气养血、活血化瘀等通用疗法,但缺乏针对不同病情发展阶段的具体指导。新版指南则引入了现代医学的分期概念,将子宫腺肌病分为初期、进展期和终末期三个阶段,并分别制定了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例如,在初期阶段,新版指南特别强调早期干预的重要性,主张通过中药内服配合针灸疗法,旨在缓解症状的同时抑制病灶发展。常用方剂如桂枝茯苓丸加减,具有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的作用,适用于痛经较轻且伴随月经量少、色暗等症状的患者。此外,还提倡结合生活方式调整,比如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以及注意饮食调护等。
到了进展期,则需要更加注重综合治疗手段的应用。此时可考虑加入西药辅助治疗,如非甾体抗炎药来控制疼痛,同时继续使用中药以增强体质、改善微循环。推荐方剂如少腹逐瘀汤加减,该方能够有效缓解经行腹痛加重的情况,并有助于减轻局部炎症反应。
对于终末期患者而言,由于病情较为严重,往往伴有明显的器质性改变,此时应采取更为积极的措施。除了药物治疗外,必要时还需考虑手术干预。然而,在手术前后仍需配合中医药进行围术期管理,以促进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此时常用的方剂为血府逐瘀汤加减,主要用于解决因长期病程导致的气血亏虚、瘀血阻滞等问题。
总之,《中医妇科临床诊疗指南》(TCACM 1168-2019)通过对子宫腺肌病分期治疗原则的完善,使得中医治疗更加科学合理,既保留了传统中医辨证施治的优势,又融入了现代医学的理念和技术,从而提高了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