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中医儿科临床诊疗疳证的诊断标准、辨证分型及治疗原则。本文件适用于中医儿科医生对疳证的临床诊疗和健康管理。
Title:TCACM 1201-2019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Guidelines for D疳 in Pediatric TCM
中国标准分类号:
国际标准分类号: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本文以《TCACM 1201-2019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中关于“疳证”的新旧版本差异为切入点,重点分析“疳证”诊断标准的变化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操作。
在旧版(假设性描述)中,“疳证”的诊断主要依赖于患儿的形体消瘦、毛发干枯等典型症状,但缺乏量化指标。新版指南则引入了体重指数(BMI)作为辅助判断依据,明确了当儿童BMI低于同龄人正常范围下限两个标准差时,可结合临床表现考虑疳证诊断。这一改变使诊断更加科学严谨。
例如,在应用过程中,医生首先需准确测量患儿身高与体重,并计算BMI值。若发现患儿BMI偏低且伴随食欲不振、面色萎黄等症状,则应进一步观察其饮食习惯及排泄情况。同时,还需排除其他可能引起体重下降的疾病如寄生虫感染等。通过这样的流程,不仅提高了诊断准确性,也便于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和疗效评估。
此外,新版指南还特别强调了早期干预的重要性,提倡通过调整膳食结构、增加户外活动等方式改善儿童营养状况,预防疳证的发生发展。这体现了现代医学理念与传统中医理论相结合的趋势,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