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中药汤剂煎煮的基本要求、操作流程、设备与器具、质量控制及注意事项。本文件适用于医疗机构、中药煎煮中心及相关单位进行中药汤剂的煎煮。
Title:Specification for Decoction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中国标准分类号:C43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中药汤剂煎煮是中医临床应用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疗效的发挥。在《TCACM 1366-2021 中药汤剂煎煮规范》中,有一项重要内容是对不同药材加水量的具体规定,这一条文在新旧版本中有显著变化。
旧版标准中,对于加水量的规定较为笼统,仅提出“根据药材量调整”,缺乏具体指导。而在新版标准中,则明确规定了不同种类药材的推荐加水量范围。例如,一般药材的加水量应为药材总量的8至10倍,而对于含挥发性成分较多的药材,如薄荷、荆芥等,则建议加水量控制在5至7倍之间。
这种变化的实际意义在于提高了煎煮过程的可控性和稳定性。通过明确加水量,可以更好地保证每剂药液的有效成分含量一致,避免因水量过多导致有效成分被稀释,或者水量不足造成煎煮不充分的情况。特别是在临床实践中,对于一些特殊药材,精确掌握加水量能够更有效地发挥其治疗作用。
以金银花为例,这是一种常用的清热解毒药材,但因其含有丰富的挥发油类成分,在煎煮时若水量过大可能会影响这些成分的保留。按照新版标准中的建议,金银花的加水量应控制在6至8倍之间,这样既能确保有效成分的提取,又能保持药液的浓度适中,从而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因此,在实际操作中,中药师需要根据药材特性及患者情况,灵活运用新版标准中关于加水量的规定,确保每一剂药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应有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