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包括辨证分型、症状体征及诊断依据。本文件适用于中医临床对特发性肺纤维化的诊断与研究。
Title: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TCM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Diagnosis Standard
中国标准分类号:
国际标准分类号: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在TCACM 1330-2019中进行了系统修订,其中“气阴两虚证”的诊断标准变化尤为显著。与旧版相比,新版更加注重对患者临床表现的细化和量化,这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精准的判断依据。
气阴两虚证是特发性肺纤维化常见的中医证型之一,其核心特征包括乏力、气短、口干咽燥、盗汗等症状。在新版标准中,新增了“夜间潮热”这一症状描述,并将“舌红少苔或无苔”列为必备体征。这种调整源于近年来大量临床研究发现,部分患者在疾病进展过程中会表现出明显的夜间潮热现象,且舌象的变化能够更准确地反映患者的气阴亏虚状态。
对于如何应用这一标准,临床实践中可以采取以下步骤:首先,全面收集患者的病史资料,特别是关注是否有长期慢性咳嗽、咳痰等基础症状;其次,在体检时重点观察舌象变化,结合患者的主诉评估是否存在夜间潮热;最后,根据得分情况综合判定是否符合气阴两虚证的标准。例如,如果患者存在乏力(+2分)、气短(+2分)、口干咽燥(+1分)以及夜间潮热(+2分),同时伴有舌红少苔或无苔,则基本可以确诊为气阴两虚证。
通过这样的细致划分,不仅提高了诊断的一致性,也为后续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实际操作中,还需注意结合其他证型的特点进行全面考量,确保最终诊断结果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