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羊用菌酶协同发酵糟渣饲料原料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以糟渣为原料,经菌酶协同发酵工艺处理后制成的羊用饲料原料。
Title:Standard for Sheep Feed Ingredients Made by Synergistic Fermentation of Residues with Fungi and Enzyme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1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羊用菌酶协同发酵糟渣饲料原料是近年来在畜牧养殖领域受到广泛关注的一种新型饲料资源。TGXSXFS 010-2021 标准的出台为这类饲料产品的生产、质量控制及安全性评估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依据。本文将聚焦于该标准中关于“发酵过程控制指标”的变化,通过对比新旧版本,详细解读其对实际生产的指导意义。
发酵过程控制指标的变化分析
在旧版标准(假设编号为TGXSXFS 010-2018)中,对于发酵过程中的温度、pH值以及发酵时间等关键参数仅给出了一个大致范围,并未明确具体的操作步骤和监测频率。而在新版标准中,这些内容得到了显著细化,不仅明确了每项指标的具体数值要求,还增加了实时监控的要求,强调了动态调整的重要性。
例如,在新版标准中明确规定:发酵初期温度应维持在35℃至40℃之间,且需每隔两小时记录一次温度数据;当进入中期阶段时,温度可适当降低至28℃至32℃范围内,同时要求每天至少两次测量并记录环境湿度。此外,关于pH值的控制也更加严格,要求从初始的6.0降至最终产品的4.0以下,并且在整个发酵过程中每四小时检测一次。
这种改变体现了标准化管理向精细化方向发展的趋势,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稳定性的同时减少因操作不当导致的质量波动风险。对于生产企业而言,这意味着需要配备相应的自动化设备来实现上述监测与调控功能,同时也要求技术人员具备更高的专业素养以应对复杂的工艺流程。
应用方法详解
为了更好地应用这一改进后的规定,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实施:
1. 硬件设施升级:投资安装温控系统、湿度传感器及自动搅拌装置等现代化生产设备,确保能够精确执行标准所设定的各项参数。
2. 人员培训:组织员工参加专业培训课程,学习如何正确使用仪器仪表、读取数据以及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工艺参数。
3. 建立档案制度:每次生产结束后都应当完整保存所有相关记录,包括但不限于温度曲线图、pH变化图表等,以便日后追溯问题根源或验证产品合格性。
通过以上措施,不仅可以有效提升羊用菌酶协同发酵糟渣饲料原料的整体品质水平,还能增强市场竞争力,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安全健康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