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加热性能的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本文件适用于使用锂离子电池作为动力源的纯电动汽车。
Title:Technical Requirements and Test Methods for Heating Performance of Power Batteries in Pure Electric Vehicles
中国标准分类号:T51
国际标准分类号:91.1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本文以《TBJQC 201904-2020 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加热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中关于“动力电池加热时间”的规定为切入点,重点分析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操作方法。
在该标准的新旧版本对比中,“动力电池加热时间”从原来的“不大于30分钟”调整为“不大于20分钟”。这一变化体现了行业对电池加热效率要求的提高。为了满足这一新的技术指标,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选择高效的加热元件至关重要。目前市场上主要有PTC加热器和高压加热膜两种主流方案。其中,高压加热膜因其低阻抗、高热效率的特点成为优选。企业应根据车型需求和技术条件,优先选用此类高效加热元件。
其次,优化电池包结构设计也是关键环节。通过合理布置加热元件的位置,并增加导热介质的使用量,可以有效缩短加热时间。例如,在电池模组间填充导热硅脂或导热凝胶,能够显著提升热量传递效率。
此外,还需结合整车控制策略进行协同优化。车辆管理系统需实时监测环境温度与电池温度差值,当温差超过预设阈值时立即启动快速加热模式。同时,合理分配动力系统余热资源,避免因过度依赖主加热系统而导致能耗增加。
最后,在产品开发阶段要严格执行测试验证流程。按照标准要求设置试验工况,包括但不限于低温静置状态下的冷启动加热测试以及动态行驶过程中的随车加热测试。只有经过充分验证并达到规定的加热时间限值后,才能确保产品符合最新标准要求。
综上所述,面对“动力电池加热时间”这一重要技术指标的变化,企业需要从硬件选型、结构设计、控制策略优化以及测试验证等多方面入手,综合施策,从而有效提升纯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加热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