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预拌水泥基盾构注浆材料的术语和定义、原材料要求、配合比设计、生产与运输、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本文件适用于盾构法隧道施工中使用的预拌水泥基注浆材料及其相关工程应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Application of Ready-mixed Cement-based Shield Grouting Material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本文将围绕《TTBMA 008-2021预拌水泥基盾构注浆材料应用技术规程》中关于“抗压强度”这一指标的新老版本差异展开详细解读。该指标在施工质量控制中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工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在旧版标准(假设为TTBMA 008-2015)中,抗压强度的要求较为笼统,仅规定了最低限值且未区分不同龄期的具体数值。而在新版标准中,不仅明确了28天龄期的抗压强度下限,还新增了7天龄期的强度要求。例如,对于C30等级的注浆材料,老标准仅要求其28天抗压强度≥30MPa,而新标准则进一步细化为:7天≥20MPa、28天≥30MPa。
这种调整的意义在于更加贴近实际施工需求。盾构隧道掘进过程中,早期强度能够保证管片的快速拼装与稳定,而后期强度则确保整个结构的长期承载能力。因此,在实际应用时,施工单位需严格按照新标准执行,通过优化原材料配比和生产工艺来满足双龄期强度要求。例如,增加早强剂用量以提升初期强度,同时保证后期强度达标。
此外,检测方法也有所变化。新标准推荐使用标准养护条件下的立方体试件进行测试,并强调试件应在施工现场制备并及时送检,以便更准确地反映实际工况下的材料性能。这一改变有助于减少因运输或储存不当导致的误差,提高检测结果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