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绿色食品扁形绿茶生产的产地环境、茶园管理、加工技术、质量控制及标识和包装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浙江省范围内绿色食品扁形绿茶的生产和加工。
Title:Green Food - Produc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Flat Green Tea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7.140.1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绿色食品扁形绿茶作为一种高品质茶叶产品,其生产技术规程在保障产品质量的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了优化流程、降低成本的空间。TZLX 016-2021《绿色食品 扁形绿茶生产技术规程》对扁形绿茶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了详细规范,但实际操作中可以通过一些灵活调整来提升效率和经济效益。
首先,在原料选取阶段,可以建立多渠道供应体系。规程要求选用符合绿色食品标准的茶树鲜叶作为原料,企业可以根据季节变化和市场需求,合理规划不同产地的采购计划。比如,在春季主产区茶叶产量高峰期适当增加采购量,并与非主产区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在淡季补充货源,这样既能保证原料充足又能有效控制成本。
其次,在加工环节,应注重设备和技术的创新应用。规程规定了杀青、揉捻、干燥等关键工序的具体参数,但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工艺条件。例如,采用智能化控制的杀青机能够根据进料速度自动调节温度和时间,既确保了杀青效果又减少了能源消耗;而新型微波干燥技术相比传统热风干燥具有更快的干燥速度和更好的品质保持能力,有助于缩短加工周期并降低能耗。
再次,包装储运方面也有优化潜力。规程强调了包装材料需环保且密封性良好,企业在选择包装形式时可以结合自身情况做出灵活选择。如对于短期销售的产品,可使用经济实惠的普通纸盒包装;而对于需要长时间保存的高端产品,则应采用复合铝箔袋等高阻隔性能包装以延长保质期。此外,优化物流配送方案也是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与第三方物流公司合作或自建冷链物流网络等方式,减少运输损耗并提高配送效率。
最后,在质量监控上也要体现灵活性。虽然规程明确了出厂检验项目及方法,但在日常管理中企业可以根据生产批次规模适当调整抽样比例,对于连续几批检测结果一致的产品可以适当放宽频率,将更多资源投入到可能存在风险的关键节点上。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测生产环境参数(湿度、温度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措施,从而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稳定性。
总之,《绿色食品 扁形绿茶生产技术规程》为扁形绿茶的标准化生产提供了重要指导,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还需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通过技术创新、供应链整合以及精细化管理等多种方式挖掘潜在价值,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