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地质灾害拦石墙工程施工的技术要求、施工方法、质量控制和验收标准。本文件适用于地质灾害防治中拦石墙工程的设计与施工。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Construction of Rockfall Retaining Walls in Geological Hazard Control (Trial)
中国标准分类号:P64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TCAGHP 062-2019地质灾害拦石墙工程施工技术规程》作为拦石墙工程的重要指导文件,在实际施工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然而,规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弹性空间,这些空间为灵活执行、优化流程和降低成本提供了可能性。
首先,对于拦石墙的基础处理部分,规程要求清除基础范围内的松散土层和不稳定岩石。但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调整清表深度和范围。例如,在一些土质较为稳定的区域,可以适当减少清表厚度,这样既能满足规范要求又能节省人力物力资源。同时,基础开挖后的检验环节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安排,比如采用分区段验收的方式,避免一次性大规模检测带来的效率低下问题。
其次,在拦石墙的砌筑过程中,规程对砂浆配比、砌块尺寸等都有明确的规定。但施工单位可以根据工程特点选择合适的材料来源,并在此基础上优化砂浆配合比设计。通过试验调整砂子、水泥的比例,不仅可以提高砌体的整体强度,还能有效降低原材料成本。此外,对于砌块的选择,应优先考虑本地生产的符合标准的产品,以减少运输费用并缩短供货周期。
再者,关于拦石墙的安全防护设施设置,规程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如设置防撞护栏、警示标志等。在实际应用时,可以根据地形地貌的不同采取差异化配置方案。例如,在坡度较缓且人车流量较少的地方,可以简化安全防护设施的设计;而对于高陡边坡或交通繁忙地段,则需严格按照规程要求加强防护措施,确保行车及行人安全。
最后,考虑到拦石墙工程后期维护的重要性,规程也强调了定期巡查制度。然而,巡查频率与内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例如,新建成初期可适当增加巡查次数,待结构趋于稳定后逐步减少;对于那些位于偏远山区且受外界干扰较小的拦石墙,则可以适当延长巡查间隔时间,从而降低维护成本。
综上所述,《TCAGHP 062-2019地质灾害拦石墙工程施工技术规程》虽然有着严格的标准要求,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仍留有一定的弹性空间。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与管理,不仅能够确保工程质量达到预期目标,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成本控制和效率提升。这需要从业单位具备较强的专业技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更好地把握好这个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