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地质灾害生物治理工程施工的技术要求、施工流程、质量控制及验收标准。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内采用生物措施进行地质灾害治理的工程设计与施工。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Construction of Geological Hazard Biological Remediation Engineering (Trial)
中国标准分类号:P54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8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TCAGHP 053-2018地质灾害生物治理工程施工技术规程》作为一项行业标准,为生物治理工程提供了系统化的指导。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挖掘其弹性空间,实现灵活执行、优化流程并降低施工成本。
首先,在植物选择环节上,应根据具体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合理调整植物种类。规程中虽然列出了推荐使用的植物清单,但并未限定唯一选项。施工方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引入适应性强、成活率高的本地植物或经过改良的外来植物品种,这不仅能提高植被覆盖率,还能减少后期养护成本。
其次,在种植方式的选择上,可以考虑采用多种技术手段相结合的方式。例如,在坡面防护工程中,除了传统的乔灌草结合模式外,还可以尝试使用网格化种植、穴植法等创新方法。这些方法能够有效提升土壤稳固性,同时缩短施工周期,从而降低整体费用支出。
再者,在后续管护阶段,建立动态监测机制至关重要。规程要求定期巡查与维护,但具体频次可根据项目进展情况进行适当调整。通过安装智能监控设备,实时掌握植被生长状况及周边环境变化,一旦发现问题即可及时处理,避免因延误造成更大损失。
最后,在材料采购方面也存在节约潜力。虽然规程对所需物资有明确要求,但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可以多方询价比选供应商,争取更优惠的价格;对于部分非关键性材料,则可探索替代品的应用,进一步压缩开支。
综上所述,《TCAGHP 053-2018》并非一成不变的规定,而是具有相当大的操作灵活性。只要我们在遵循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找到适合自身项目的最佳实施方案,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