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浦江优质稻米的种植要求、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与贮藏等技术规范。本文件适用于浙江省浦江县及周边生态条件相似地区优质稻米的生产。
Title:Pujian High-quality Rice Production Standard Complex Part 2: Cultiv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5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在TZNZ 316.2-2025《浦江优质稻米生产标准综合体 第2部分:种植》中,相较于2020版标准,一个显著的变化是关于“稻田灌溉方式与用水管理”的具体要求。这一变化不仅体现了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视,也反映了现代农业对环境友好型生产模式的追求。本文将围绕这一条文的修订背景、内容变化及其实际应用进行深入解读。
新版本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应优先采用节水型灌溉技术,如滴灌、微喷灌或精准灌溉系统”,并规定了不同生长阶段的灌溉水量和频率控制指标。相比之下,旧版标准虽然也强调节水,但未对具体技术手段和操作细节作出明确要求。
这一变化的背后,是浦江地区近年来面临日益严峻的水资源短缺问题。随着农业用水需求的增长,传统漫灌方式导致的水资源浪费现象愈发突出。因此,新标准的出台不仅是对行业发展的引导,更是对生态保护责任的强化。
在实际应用中,种植户需要根据自身条件选择合适的灌溉技术。例如,在水源充足的区域,可优先考虑滴灌系统,其能有效减少蒸发损失,提高水分利用率;而在水源较为紧张的地区,则可以结合土壤墒情监测,采用精准灌溉技术,实现按需供水。
此外,新标准还鼓励农户与农业技术部门合作,定期开展灌溉系统维护与优化,确保设备运行效率。这不仅有助于提升稻米品质,还能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
总体来看,TZNZ 316.2-2025对灌溉方式的细化要求,既是技术升级的体现,也是推动浦江优质稻米产业绿色转型的重要举措。对于种植户而言,理解并落实这一条文,将有助于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