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庆元香菇的栽培管理技术要求,包括栽培场所选择、菌种选择与处理、栽培料配制、接种、发菌管理、出菇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本文件适用于浙江省庆元地区香菇的栽培管理。
Title:Comprehensive standard for production of Qingyuan Xianggu (Shiitake) mushroom - Part 3: Cultivation management
中国标准分类号:B39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在TZNZ 315.3-2025《庆元香菇生产标准综合体 第3部分:栽培管理》中,相较于2018版标准,新增了一项关于“菌棒接种后培养环境温湿度控制”的具体要求。这一变化不仅是对传统栽培技术的优化,更是对香菇品质和产量提升的关键保障。本文将围绕这一新旧版本差异进行深入解读,探讨其实际应用方法与意义。
2018版标准中,虽然对菌棒培养阶段有基本的温湿度要求,但并未明确区分不同生长阶段的具体参数,导致各地在操作过程中存在较大差异。而2025版标准则进一步细化了菌棒接种后的培养条件,提出在菌丝定植期(接种后第3至7天)应保持温度在22℃至26℃之间,相对湿度维持在60%至70%,以促进菌丝快速定植并减少杂菌污染风险。同时,在菌丝生长期(接种后第8至20天),温度应调整为20℃至24℃,湿度提高至70%至80%,以保证菌丝健康生长。
这一调整的背后,是基于近年来庆元地区香菇种植实践中发现的问题。过去,由于温湿度控制不精准,常出现菌丝生长缓慢、污染率高、出菇不整齐等情况。新版标准通过分阶段调控,能够更科学地满足菌丝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从而提高整体栽培成功率。
在实际应用中,种植者需配备温湿度监测设备,并根据菌棒所处阶段及时调整环境参数。例如,在菌丝定植初期,应避免频繁通风,防止温度骤降;而在菌丝生长期,则需适当增加通风频率,以维持空气流通和湿度稳定。此外,还需结合当地气候特点,灵活调整管理措施,确保标准的有效落地。
总体来看,TZNZ 315.3-2025在菌棒培养环节的精细化管理要求,不仅体现了标准制定的专业性,也为庆元香菇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种植者应充分理解并落实这些新要求,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