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山海关大樱桃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范围、术语和定义、质量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文件适用于山海关大樱桃地理标志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及质量监督。
Title:Geographical Indication Product - Shanhaiguan Cherrie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地理标志产品山海关大樱桃的生产规范与品质特征
山海关大樱桃作为中国重要的地理标志产品,以其独特的品质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闻名于世。根据TQHD 013-2020标准规定,该产品的生产地域范围严格限定在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区所辖的石河镇、孟姜镇、榆关镇、驻操营镇、长城镇等五个乡镇行政区域。
在品种选择上,山海关大樱桃主要采用早红宝石、意大利早红、拉宾斯等优良品种。这些品种具有果实色泽鲜艳、肉质细腻、风味独特等特点。种植过程中要求严格遵循自然条件下的栽培方式,禁止使用化学合成的生长调节剂和膨大剂,确保果实的天然品质。
土壤条件是影响山海关大樱桃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标准要求,种植地应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壤土或沙壤土。土壤pH值应在6.0至7.5之间,且有机质含量不得低于1.5%。这样的土壤环境有利于樱桃树根系的健康发育,从而提升果实的品质。
气候条件对山海关大樱桃的生长同样至关重要。产区地处北温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约10℃,无霜期长达200天以上,年降水量约为600毫米。这种气候条件为樱桃的生长提供了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有利于果实的糖分积累和风味形成。
在栽培管理方面,山海关大樱桃的种植密度一般控制在每公顷1800至2200株。采用起垄栽培的方式,垄高20厘米左右,垄间距4米。同时,实行科学的肥水管理,每年施用腐熟的农家肥作为基肥,并根据樱桃树的不同生长阶段追施适量的氮磷钾复合肥。灌溉时采取滴灌或渗灌方式,避免大水漫灌造成土壤板结。
病虫害防治是保证山海关大樱桃品质的关键环节。产区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优先采用农业、物理和生物方法进行病虫害控制。例如,通过合理修剪改善果园通风透光条件,减少病害发生;利用黄板诱杀蚜虫等害虫;释放赤眼蜂等天敌昆虫控制害虫数量。必要时可选用高效低毒的生物农药进行喷洒,但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规要求。
采收期的确定直接影响山海关大樱桃的最终品质。通常情况下,早熟品种在开花后50至55天即可采收,中熟品种需55至60天,晚熟品种则需60至65天。采收时要选择晴朗天气,避免雨天或露水未干时采摘,以免影响果实的耐贮性。采收后的樱桃应尽快预冷处理,将温度降至1℃至3℃,然后转入冷藏库储存或立即进行销售。
综上所述,山海关大樱桃之所以能够成为地理标志产品,得益于其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严格的生产管理规范以及科学合理的采收储运措施。这些因素共同造就了山海关大樱桃卓越的品质,使其成为中国樱桃产业中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