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稻田杂草绿色防控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防控策略、具体技术措施及效果评价方法。本文件适用于水稻种植过程中对稻田杂草进行绿色防控的技术指导和管理。
Title:Comprehensive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Green Control of Weeds in Paddy Field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稻田杂草绿色防控是现代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对保障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在《TNAASS 115-2024 稻田杂草绿色防控综合技术规程》中,有一项关键变化值得关注——即关于“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杂草生态调控”的内容更新。
在旧版标准中,这一部分主要强调了通过物理手段如人工拔除等传统方式来减少杂草危害,但缺乏系统性的生态管理策略。而在新版标准中,则更加注重利用自然界的自我调节能力,比如种植覆盖作物、设置隔离带等方式增加农田生态系统内的生物多样性,从而实现长期稳定的杂草控制效果。
以“种植覆盖作物”为例,在应用该条文时,可以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多年生植物作为覆盖作物。这些植物不仅能够抑制杂草生长,还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肥力,并为有益昆虫提供栖息地。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 根据目标稻田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覆盖作物种类;
2. 在水稻种植前或收获后及时播种覆盖作物种子;
3. 定期监测覆盖作物的生长状况及杂草控制效果;
4. 根据需要调整覆盖作物密度或更换品种以适应不同季节的需求。
通过实施这样的措施,可以在不依赖化学除草剂的情况下有效降低杂草密度,同时促进整个农业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这不仅是对传统杂草防控理念的一次革新,也是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