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黄芩中7种黄酮类物质含量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包括方法原理、试剂与材料、仪器设备、分析步骤和结果计算。本文件适用于黄芩药材及其相关制品中黄酮类物质的定量分析。
Title:Determination of Seven Flavonoids in 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 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中国标准分类号:B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在《TNAIA 0348-2024 黄芩中7种黄酮类物质含量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中,有一项重要的更新是关于柱温控制的优化。相较于旧版标准,新版标准对柱温的具体要求更为精确,从原来的“室温”调整为“35℃±1℃”。这一变化看似细微,却对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重现性具有深远影响。
以其中一种目标黄酮类物质——黄芩苷为例,我们来探讨这一变化的实际应用方法。首先,在实验准备阶段,需要确保恒温水浴装置能够稳定维持设定温度。将高效液相色谱仪的柱温控制器预设至35℃,并让仪器运行至少30分钟以达到热平衡状态。
样品处理过程中,保持所有操作环境温度的一致性同样关键。例如,提取溶剂应在与柱温相近的条件下进行配置,并迅速冷却至接近室温后再用于样品制备。进样前,样品溶液也需置于35℃环境中保温一段时间,确保其温度与色谱柱一致,从而避免因温差导致的峰形畸变。
实际操作时,密切监控柱温的变化情况尤为重要。如果发现柱温偏离设定值超过±0.5℃范围,应及时排查原因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这可能涉及检查恒温设备的工作状态、调整循环水流量或是更换老化部件等。
通过严格遵循新版标准中的柱温控制要求,可以显著提高检测结果的可靠性。例如,在对同一批次黄芩样品连续多次测定后,发现采用35℃柱温条件下的相对标准偏差(RSD)明显低于传统室温条件下的RSD值。这意味着该方法不仅提升了数据的准确性,还增强了不同实验室间数据对比的可行性。
总之,《TNAIA 0348-2024》中关于柱温控制的优化是一项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技术改进。通过对这一细节的深入理解和正确实施,可以更好地保障高效液相色谱法在黄芩中7种黄酮类物质含量测定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