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钱江源-百山祖国家公园钱江源园区水稻绿色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品种选择、育秧、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与贮藏等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钱江源-百山祖国家公园钱江源园区的水稻绿色生产。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green rice production in Qianjiangyuan National Park of Qianjiangyuan-Bais
中国标准分类号:B22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在TZNZ 314-2025《钱江源-百山祖国家公园钱江源园区水稻绿色生产技术规范》中,相较于前一版本,新标准在“生态友好型农药使用”方面做出了重要调整,体现了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更高要求。本文将以这一条文为切入点,深入解读其变化背景、具体要求及实际应用方法,帮助农业生产者更好地理解和执行新标准。
新标准中关于农药使用的条款相比旧版更加严格,不仅限于限制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还特别强调了“生物防治优先”和“精准施药”的理念。这与当前农业绿色发展、生态安全导向的大趋势高度契合。旧版标准虽然也提出了减少化学农药用量的要求,但缺乏具体的实施路径和操作指南,导致执行过程中存在较大灵活性,难以形成统一标准。
新标准明确指出,在水稻种植过程中,应优先采用物理防控、生物防治等非化学手段控制病虫害。例如,推广使用性诱剂、灯光诱杀、天敌昆虫等生物防治技术,替代部分传统化学农药的使用。同时,对于必须使用化学农药的情况,要求实行“精准诊断、精准用药、精准施用”,即在病虫害发生前进行科学监测,根据病虫种类和发生程度确定用药种类和剂量,避免盲目喷洒。
在实际应用中,农民需要掌握一定的病虫害识别能力,并配合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田间调查。此外,还需配备相应的设备,如无人机喷洒系统、智能喷雾器等,以实现精准施药,提高农药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同时,鼓励建立病虫害预警系统,通过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测农田状况,提前预警并采取应对措施。
这一变化不仅是对绿色生产理念的具体落实,也为农业生产者提供了更清晰的技术路径和操作依据。通过严格执行新标准,可以有效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改善土壤和水体环境,提升稻米品质,最终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综上所述,TZNZ 314-2025在“生态友好型农药使用”方面的调整,是推动钱江源园区水稻绿色生产的重要举措。农业生产者应积极学习相关技术,合理规划病虫害防控策略,确保新标准的有效落地和持续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