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基于荧光探针监测生物可降解镁基金属降解的方法,包括试验条件、荧光探针的选择与使用、数据采集与分析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生物可降解镁基金属材料在体外和体内降解行为的研究与评价。
Title:Method for Monitoring Degradation of Biodegradable Magnesium-based Metals Based on Fluorescent Probes
中国标准分类号:L80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4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在TCSBM 0052-2024《基于荧光探针监测生物可降解镁基金属降解的方法》中,与旧版相比,新增了关于荧光探针选择的具体指导。这一变化旨在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与一致性。
以荧光探针的选择为例,新版标准明确规定了选择荧光探针时需要考虑的因素:首先,探针的激发波长应避开生物组织的自发荧光范围,通常推荐使用488nm或更高波长的激光器,这样可以有效减少背景干扰;其次,探针的发射波长需易于区分且信号强度足够高,一般要求发射波长大于530nm,并具有较高的量子产率(大于0.7)。
具体应用过程中,可以选择罗丹明类或者Cy系列的荧光染料作为探针。例如,罗丹明B是一种常用的红色荧光探针,其最大激发波长为555nm,最大发射波长为580nm,非常适合用于此类检测。在实际操作中,先将制备好的生物可降解镁基材料表面修饰上上述荧光探针,然后通过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材料降解过程中的荧光强度变化,以此来判断材料的腐蚀速率及均匀性。
这种对荧光探针选择的细化规定不仅增强了实验条件的可控性,还提高了不同实验室间数据对比的可能性,对于推动该领域研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预览图若存在模糊、缺失、乱码、空白等现象,仅为图片呈现问题,不影响文档的下载及阅读体验。
当文档总页数显著少于常规篇幅时,建议审慎下载。
资源简介仅为单方陈述,其信息维度可能存在局限,供参考时需结合实际情况综合研判。
如遇下载中断、文件损坏或链接失效,可提交错误报告,客服将予以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