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水平井井眼清洁的定量化监测与评价方法,包括监测参数、评价指标及实施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油气钻井工程中水平井的井眼清洁监测与评价工作。
Title:Quantitative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Guidelines for Horizontal Wellbore Clean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E13
国际标准分类号:7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在TGRM 120-2025《水平井井眼清洁定量化监测与评价指南》中,相较于旧版标准,新版本在“井眼清洁度的定量评价方法”方面进行了重要调整。这一变化不仅体现了对水平井作业过程中井眼清洁问题的深入理解,也反映了当前行业对安全、效率和环保的更高要求。本文将围绕这一条文的更新内容及其应用方法进行详细解读。
旧版标准中,井眼清洁度的评价主要依赖于经验判断和常规检测手段,如岩屑返出量、钻井液性能变化等,缺乏统一的定量指标,导致不同单位或技术人员之间对清洁状态的判定存在较大差异。而新版标准则引入了“井眼清洁指数(Wellbore Cleanliness Index, WCI)”的概念,并制定了具体的计算方法和评价标准。
WCI的提出是基于对水平井井眼内岩屑沉积规律的系统研究。该指数综合考虑了多个关键参数,包括岩屑沉积厚度、沉积区域分布、钻井液流速、环空压降以及井眼轨迹特征等。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将这些参数转化为可量化的数值,从而实现对井眼清洁度的客观评估。
在实际应用中,WCI的计算需要结合现场数据采集和数据分析技术。例如,在水平段施工过程中,应定期使用随钻测井工具(LWD)或井下摄像设备获取井眼内岩屑分布情况;同时,结合钻井液性能监测数据,计算环空流速和压降变化,进而代入WCI公式进行计算。
值得注意的是,新版标准还明确了WCI的分级标准。根据计算结果,井眼清洁度被划分为四个等级:优、良、中、差。其中,“优”表示井眼内无明显岩屑堆积,清洁度符合最佳施工条件;“差”则意味着存在严重岩屑沉积,可能影响后续作业安全或造成卡钻风险。这一分级体系为现场操作提供了明确的决策依据。
此外,标准还强调了WCI的应用场景和适用范围。例如,在水平井完井前的最后阶段,必须通过WCI评估确保井眼清洁度达到“优”或“良”级别,方可进行后续作业。对于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水平井,建议采用更频繁的监测频率和更精细化的数据分析手段,以提高评价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TGRM 120-2025在井眼清洁度的定量评价方面实现了从经验判断向科学量化的重要转变。WCI的引入不仅提升了井眼清洁管理的标准化水平,也为水平井施工的安全性和效率提供了有力支撑。在实际应用中,相关人员应充分理解并掌握WCI的计算方法和评价标准,确保其在工程实践中发挥最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