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祁紫菀作为道地药材的术语和定义、地理来源、种植与采收规范、质量要求及检测方法。本文件适用于祁紫菀的生产、加工、流通及质量控制。
Title:Chinese Authentic Herbs - Part 137: Qiziwang
中国标准分类号:B44
国际标准分类号:11.1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TCACM 1020.137-2019道地药材第137部分:祁紫菀》标准解读
祁紫菀作为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其质量直接关系到临床疗效。为了规范祁紫菀的质量管理,TCACM 1020.137-2019标准对祁紫菀的定义、基原、性状特征、鉴别方法、检查要求、含量测定等关键内容进行了详细规定。
首先,在定义与基原方面,该标准明确了祁紫菀为菊科植物紫菀的干燥根及根茎,主要产于甘肃等地区。标准要求其来源于正品紫菀植物,不得掺杂其他植物的根茎。
其次,性状特征是判断药材真伪的重要依据。根据标准,祁紫菀的根呈簇状或直条状,表面灰褐色或棕褐色,有纵皱纹;质柔韧,断面黄白色或淡棕色,中央有髓;气微香,味甜。这些特征有助于区分正品与伪品。
在鉴别方法上,标准采用了显微鉴别和薄层色谱法。显微鉴别通过观察药材组织构造来验证真伪;薄层色谱法则利用特定化学成分的迁移距离差异进行定性分析,确保药材来源可靠。
此外,标准还规定了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等检查项目。水分含量不得超过14.0%,总灰分不得超过8.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超过3.0%。这些指标能够反映药材的内在质量和贮藏稳定性。
含量测定是衡量祁紫菀药效的重要环节。标准要求以紫菀酮为对照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不得低于一定数值。这一规定保证了药材的药效成分达到治疗需求。
总之,TCACM 1020.137-2019标准从多个维度对祁紫菀的质量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对于保障中医药材质量和疗效具有重要意义。中药从业者应严格遵循该标准,确保祁紫菀药材的质量安全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