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内河航道工程信息模型设计阶段的交付内容、深度要求及管理流程。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内河航道工程在设计阶段的信息模型建立与交付工作。
Title:Specification for Design Delivery of Information Modeling in Inland Waterway Engineer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P61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内河航道工程信息模型设计交付规范(TJSCTS 44-2024)相较于旧版标准,在数据交换、模型精细度和应用场景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升级。本文以“模型精细度要求”为切入点,对新旧版本的变化及应用方法进行深度解读。
在TJSCTS 44-2024中,模型精细度被划分为LOD100至LOD500五个等级,相比之前仅有的三个级别更为细化。例如,LOD300级要求不仅包含构件的基本几何信息,还需提供施工阶段所需的所有细节参数,如材料属性、荷载分布等。这种变化旨在满足复杂工程项目对模型精确性的需求。
以某内河码头项目为例,根据TJSCTS 44-2024的规定,在初步设计阶段应达到LOD300的标准。这意味着设计师需要在Revit或其他BIM软件中创建包括桩基、承台以及上部结构在内的完整三维模型,并标注详细的尺寸与材质信息。同时,还需通过Navisworks等工具进行碰撞检测,确保各专业间的协调一致。
此外,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团队需制定详尽的工作流程。首先由建筑师完成主体结构建模后,再由结构工程师添加必要的力学计算结果;接着由机电工程师插入设备布置方案;最后由造价人员依据模型生成预算清单。整个过程强调跨部门协作,利用云端平台实时共享进度,从而大幅提高工作效率并减少错误率。
总之,TJSCTS 44-2024通过对模型精细度分级的调整,不仅提升了内河航道工程信息化管理水平,也为后续运维阶段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因此,在具体实践中,各方参与者应当充分理解新版标准的精神实质,并结合自身业务特点灵活运用,以期达到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