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刀角瓢虫繁育的技术要求、环境条件、饲养管理及质量控制。本文件适用于刀角瓢虫的规模化繁育及应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ropagation of Knife-horned Ladybird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刀角瓢虫是一种重要的天敌昆虫,广泛应用于农业害虫的生物防治。为了规范其人工繁育过程,确保种群质量与释放效果,TGDP 002-2019《刀角瓢虫繁育技术规程》应运而生。该标准从种源选择、饲养环境到日常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为刀角瓢虫的大规模人工繁育提供了科学依据。
首先,在种源选择上,标准要求采集健康无病虫害的野生刀角瓢虫作为基础种群。收集时需注意避开农药污染区域,并尽量选取生长发育良好的个体。同时,还应对采集来的成虫进行检疫处理,以防止引入外来病原体。
其次,关于饲养环境的设计,标准指出需要提供适宜的生活条件。包括但不限于温度控制在20℃至30℃之间,相对湿度保持在60%-80%范围内,光照周期设置为自然光或模拟自然光模式。此外,还需准备充足的食物来源,如蚜虫、介壳虫等常见害虫,确保刀角瓢虫能够正常取食并完成生命周期。
在日常管理方面,则强调了定期检查制度的重要性。工作人员应每日巡查饲养设施的状态,观察刀角瓢虫的行为习性和生长状况。一旦发现异常情况,比如群体活动减少、死亡率上升等问题,应及时查找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另外,在繁殖高峰期可能需要增加投喂频率和数量,以满足大量幼虫快速成长的需求。
最后,关于质量检测部分,标准建议采用显微镜观察法来确认各阶段个体是否符合预期标准。例如通过显微镜检查卵粒大小形状、幼虫体色变化以及成虫翅膀发育程度等指标来进行判断。只有当所有参数均达到要求后方可认定为合格产品用于田间释放。
总之,《刀角瓢虫繁育技术规程》(TGDP 002-2019)不仅明确了刀角瓢虫人工繁育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操作要点,而且为保障产品质量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遵循这一标准,可以有效提高刀角瓢虫的人工繁育成功率,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中的害虫绿色防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