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石阡黄水粑加工的术语和定义、要求、加工工艺流程及关键控制点、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以糯米为主要原料,配以大米等辅料,经特定工艺加工制成的石阡黄水粑。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Processing of Shiqian Huangshuibaz
中国标准分类号:XK 04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石阡黄水粑是贵州地区的一种传统特色食品,其独特的风味和制作工艺深受消费者喜爱。为了规范石阡黄水粑的生产流程,提高产品质量,确保食品安全,制定了《TGZSX 050-2019石阡黄水粑加工技术规程》。该标准详细规定了石阡黄水粑从原料选择到成品包装的全过程要求。
首先,在原料的选择上,必须使用优质的大米作为主要原料,并且要经过严格的筛选和清洗处理,去除杂质和不洁物质。同时,还需选用新鲜、无污染的辅料如糯米粉等进行配比。
其次,在生产工艺方面,包括浸泡、磨浆、发酵等多个步骤都有明确的技术参数。例如,大米需在常温下浸泡6至8小时直至充分吸水膨胀;磨浆时应控制好细度以保证口感细腻;发酵过程中则要注意温度与时间的配合,通常是在30℃左右环境下发酵24小时左右。
接着,在蒸煮环节中,需要将调配好的面团均匀铺放在预先准备好的粽叶或其他适宜材料制成的模具内,并整齐排列于蒸笼中。通过蒸汽加热至100℃以上持续蒸制约40分钟,直到完全熟透为止。这样可以确保黄水粑内部结构紧密而不松散,表面光滑且富有弹性。
最后,在包装贮存阶段,则强调采用真空密封包装方式延长保质期,并置于阴凉干燥处存放。此外还特别指出不得添加任何防腐剂或人工色素等化学添加剂,以保持产品的天然健康属性。
总之,《TGZSX 050-2019石阡黄水粑加工技术规程》为石阡黄水粑的规范化生产和质量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有助于促进这一传统美食产业的发展壮大。同时提醒广大从业者严格按照此标准执行操作,共同维护品牌信誉及消费者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