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奶牛酮病监测、预警和早期防控的技术要求、方法及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奶牛养殖场、相关技术服务机构以及从事奶牛健康管理和疾病防控的单位和个人。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Monitoring, Early Warning and Prevention of Ketosis in Dairy Cows (DHI)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本文以《TDALN 030-2024 DHI的奶牛酮病监测、预警和早期防控技术规范》中新旧版本对“酮体检测频率”要求的变化为切入点,进行深入解读。
在旧版标准中,规定每月需采集一次牛奶样本用于检测牛奶酮体含量。而新版标准则调整为每两周采集一次。这一变化的背后,是基于近年来奶牛养殖业中酮病发生率上升以及早期干预重要性增强的实际情况。通过提高检测频率,可以更及时地发现潜在问题,从而采取措施避免酮病对奶牛健康及生产性能造成更大影响。
具体应用时,养殖场应根据自身条件选择合适的检测方式。例如,对于规模较大的牧场,可配备自动化的牛奶成分分析仪,确保每次挤奶后都能快速准确地获取酮体数据;而对于中小型牧场,则可以通过便携式仪器配合人工操作来实现定期检测目标。同时,在实施过程中还需注意与其他健康管理措施相结合,比如合理调整饲料配方、加强运动管理等,共同构建完善的预防体系。
总之,“每两周一次”的检测频率要求体现了更加精细化、科学化的管理理念,有助于更好地保障奶牛健康与生产效率。各相关单位应当充分认识并积极落实这一改进措施,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和完善酮病防控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