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使用汞探针电容-电压法测定碳化硅外延层载流子浓度的测试原理、设备要求、测试步骤和数据处理方法。本文件适用于碳化硅外延材料载流子浓度的非破坏性测量。
Title:Determination of Carrier Concentration in Silicon Carbide Epitaxial Layers - Mercury Probe Capacitance-Voltage Method
中国标准分类号:
国际标准分类号: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碳化硅(SiC)作为一种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因其优异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在电力电子、射频器件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了确保SiC器件的可靠性和性能,对其外延层的载流子浓度进行精确测定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围绕TIAWBS 003-2017《碳化硅外延层载流子浓度测定——汞探针电容-电压法》这一标准展开讨论,重点介绍该方法的基本原理、适用范围以及实施过程中的关键点。
基本原理
汞探针电容-电压法是基于半导体表面与汞滴之间形成的肖特基势垒特性来测量载流子浓度的一种技术。当汞滴与SiC样品接触时,会形成一个具有特定势垒高度的肖特基接触。通过改变外加电压并监测由此产生的电容变化,可以推导出样品中不同深度处的载流子浓度分布。这种方法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空间信息,并且对样品损伤较小,非常适合用于高质量SiC材料的研究。
适用范围
该标准适用于厚度在微米级至毫米级范围内的n型或p型碳化硅外延层的载流子浓度测定。它特别适合那些需要了解外延层内部载流子分布情况的应用场景,如功率器件制造过程中对于漂移区设计优化的需求等。此外,由于其非破坏性特点,在科研机构及生产线上均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 样品准备:确保样品表面清洁无污染,避免任何可能影响测试结果的因素存在。
2. 仪器校准:在每次实验前都需要对设备进行彻底校准,以保证数据准确性。
3. 参数设置:根据具体需求合理设置测试参数,比如扫描频率、偏置电压范围等。
4. 数据分析:正确处理采集到的数据,利用合适的软件工具生成直观易懂的结果图表。
总之,《碳化硅外延层载流子浓度测定——汞探针电容-电压法》为行业内提供了一种高效准确的方法来评估SiC材料的质量。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相信未来还会有更多先进的技术和手段出现,进一步推动这一领域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