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食用菌接种过程中涉及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人员管理、环境卫生、设备设施、操作规程、质量控制及记录管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食用菌生产企业的接种环节及相关质量管理活动。
Title:Good Operation Specifications for Edible Fungi Inocul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食用菌接种良好作业规范》(TFSSJ SYNY005-2018)旨在指导食用菌生产过程中接种环节的标准化操作,以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该规范从环境控制、人员管理、器具准备到具体操作流程都提出了明确要求。
首先,在环境控制方面,接种室应保持清洁、干燥,并定期进行消毒处理。空气洁净度需达到一定标准,通常使用紫外线灯或臭氧发生器等设备对空间进行杀菌。同时,要严格控制温湿度,一般温度维持在20℃左右,相对湿度控制在65%以下,这样可以有效防止杂菌滋生。
其次,关于人员管理,所有参与接种工作的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进入接种室前需更换专用工作服,佩戴口罩和手套,且不得携带任何可能污染环境的物品。此外,还应对工作人员进行健康检查,确保无传染性疾病。
对于器具准备,则要求使用的接种工具如镊子、刀片等均需经过高温灭菌或者酒精擦拭等方式彻底消毒。培养基质也必须符合相关质量标准,事先按照配方配制好并经过高压蒸汽灭菌处理。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首先要检查母种是否健壮无病害,然后将已灭菌的培养瓶放置于接种台上,打开瓶盖后迅速放入接种工具取出适量菌种均匀播撒于培养基表面,最后封口密封保存。整个过程需要快速完成以减少外界微生物侵入的机会。
此外,《食用菌接种良好作业规范》还强调了记录制度的重要性,包括但不限于每次接种的时间、地点、使用的材料以及负责人的信息等内容都要详细记载下来以便日后追溯查询。
总之,《食用菌接种良好作业规范》为提高食用菌产业的整体水平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有助于保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促进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