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临床下一代测序(NGS)在自动化与常规化方面的技术要求,包括样本处理、文库制备、测序、数据分析及结果解读等环节的标准化流程和技术指标。本文件适用于医疗机构及相关实验室开展临床NGS检测服务的规范化管理与质量控制。
Title: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Automation and Routine of Clinical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C44
国际标准分类号:11.100.1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在临床下一代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标准化工作成为保障检测质量与结果可比性的关键。TCITS 275-2025 是我国针对临床NGS自动化与常规化技术提出的新标准,相较于旧版标准,其在多个方面进行了更新和细化,特别是在样本处理流程、数据分析与报告规范等方面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
本文将以“样本前处理流程的自动化要求”为切入点,重点分析新旧版本标准在该部分的差异,并结合实际应用中的挑战与应对策略,探讨如何有效落实TCITS 275-2025的相关规定。
旧版标准中对样本前处理流程的描述较为笼统,仅提到应遵循标准化操作流程,未明确要求自动化设备的使用或具体操作步骤的规范性。而TCITS 275-2025则首次将“自动化”作为核心要素纳入标准,强调在样本制备环节引入自动化设备,以减少人为误差、提高检测一致性与效率。
这一变化反映了当前临床NGS实验室向高通量、高精度方向发展的趋势。自动化设备的引入不仅能够提升工作效率,还能有效降低因操作人员技能差异带来的质量波动。然而,这也对实验室的设备配置、人员培训以及质量控制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实际应用中,实验室需根据自身条件选择合适的自动化平台,并制定详细的SOP(标准操作规程),确保每一步操作都符合标准要求。此外,还需建立完善的设备校准与维护机制,定期进行性能验证,以保证自动化系统的稳定性与准确性。
同时,新标准还特别强调了样本标识与追踪管理的重要性。在自动化流程中,样本的唯一标识与全程可追溯性是防止混淆与错误的关键环节。因此,实验室应在样本采集、运输、存储及处理各阶段均采用条码或RFID等技术手段,实现全流程信息化管理。
综上所述,TCITS 275-2025在样本前处理流程方面提出的自动化要求,不仅是技术升级的体现,更是推动临床NGS规范化、标准化的重要举措。实验室应充分理解并积极应对这一变化,通过合理配置资源、优化流程设计、加强人员培训等方式,切实提升检测质量与服务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