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集中用餐单位食品安全管理的基本要求、组织机构与人员管理、场所与设施设备管理、原料采购与储存管理、加工制作过程管理、清洗消毒管理、废弃物管理、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江苏省内学校、养老机构、医疗机构、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等集中用餐单位的食品安全管理。
Title:Food Safety 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for Centralized Dining Units
中国标准分类号:XK 05
国际标准分类号:67.200.99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07/T 2028—2024集中用餐单位食品安全管理规范》是一项针对集中用餐单位制定的地方标准,旨在通过规范化的管理流程和操作要求,确保集中用餐单位的食品安全。这项标准适用于各类提供集中供餐服务的机构,如学校食堂、企事业单位食堂、集体用餐配送单位等。
标准的核心内容
1. 基本要求:所有集中用餐单位都必须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原料采购、加工制作、储存运输等环节的操作规程。同时,要求单位负责人对食品安全负总责,并配备专职或兼职的食品安全管理人员。
2. 人员健康管理:从业人员需持有有效的健康证明上岗,定期接受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对于患有影响食品安全疾病的人员,应调离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岗位。
3. 原料控制:严格把控食品原料来源,确保采购的食品原料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禁止使用腐败变质、超过保质期或者标识不全的食品原料。
4. 加工过程控制:
- 环境卫生:保持加工场所清洁卫生,防止交叉污染。
- 操作规范: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食品加工,避免生熟混放。
- 温度控制:冷藏冷冻设备要正常运转,确保食品储存温度达标。
- 时间管理:控制食品从加工到食用的时间间隔,避免长时间暴露于常温下。
5. 设备设施维护:定期检查维护加工设备及工具,保证其处于良好状态,及时清理消毒。
6. 检验检测:鼓励开展食品检验检测工作,必要时可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检测,以验证食品质量是否符合标准。
7. 应急处置: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一旦发生事故能够迅速响应并妥善处理。
实施意义
该标准的实施有助于提高集中用餐单位的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减少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率,保护消费者身体健康。此外,它还促进了行业自律,推动了整个餐饮行业的健康发展。
总之,《DB3207/T 2028—2024集中用餐单位食品安全管理规范》为集中用餐单位提供了明确的操作指南,是保障公众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各相关单位应当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本标准,共同营造一个更加安全可靠的用餐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