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盐碱地改良的技术要求、方法、监测与评价。本文件适用于江苏省内盐碱地的改良及类似区域的参考应用。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aline-Alkali Land Reclam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53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盐碱地改良技术规程解读与实践应用
盐碱地作为一种特殊的土地资源,其改良利用对于提高土地利用率、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由某地区发布的DB3207/T 1056—2024《盐碱地改良技术规程》为盐碱地的综合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
该规程详细规定了盐碱地改良的目标与原则。在目标设定上,强调通过综合措施改善土壤物理化学性质,降低土壤含盐量,提升土壤肥力和通透性,创造适宜作物生长的环境条件。同时,要求改良过程应遵循因地制宜、经济高效、生态友好的基本原则,确保改良效果长期稳定。
规程明确了盐碱地改良的主要技术内容。首先,土壤检测是基础环节,需对土壤类型、盐分组成、pH值等进行系统分析,为制定个性化改良方案提供数据支撑。其次,灌排配套工程是关键措施,通过合理规划灌溉与排水系统,调控地下水位,减少表土积盐。此外,还提出了以化学改良剂、有机肥料、生物菌剂等为核心的改良材料应用策略,以及种植耐盐植物、实施轮作休耕等农艺手段。
在实施步骤方面,规程建议按照前期准备、改良施工、后期管护三个阶段有序推进。前期准备阶段要完成土壤调查、方案设计和物资筹备等工作;改良施工阶段则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组织作业,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后期管护阶段重点在于监测改良效果,及时调整管理措施,巩固改良成果。
规程还特别强调了环境保护要求,要求在改良过程中严格控制化学物质使用量,避免造成二次污染,同时注重保护土壤微生物群落,维护生态系统平衡。此外,规程鼓励采用信息化手段对改良过程进行全程监控,提升管理水平。
通过严格执行这一规程,可以有效改善盐碱地的生产性能,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各地在实际操作中应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规程中的各项技术要点,确保改良工作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