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无公害拱棚韭菜生产的产地环境、品种选择、育苗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范围内无公害拱棚韭菜的生产。
Title:Produc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heltered Non-toxic Leek in Hebei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无公害拱棚韭菜生产技术规程解析
在农业生产中,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越来越受到重视。DB1311/T 043-2005《无公害拱棚韭菜生产技术规程》为拱棚韭菜的种植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技术指导。以下从品种选择、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四个方面进行详细解读。
一、品种选择
选用抗病性强、适应性广、品质优良的韭菜品种。推荐使用经过审定的本地适生品种,确保种苗健康无病害。种苗应具备根系发达、叶片肥厚、生长健壮的特点。
二、栽培管理
1. 棚室建设:拱棚应坐北朝南,东西延长,棚高不低于2米,跨度不超过8米。棚膜选用透光率高的聚乙烯无滴膜,覆盖时要平整严密。
2. 土壤准备:韭菜忌连作,前茬作物收获后要及时深翻晒垡。每亩施腐熟有机肥3000公斤以上,配合施用磷钾肥,调节土壤酸碱度至6.0-7.0。
3. 定植:秋季或早春均可定植,株行距15×20厘米。定植前要剔除病弱苗,按大小分级定植,保证植株生长整齐一致。
三、病虫害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主要病害有灰霉病、疫病等,可采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药剂喷雾防治。主要虫害有韭蛆、蚜虫等,可利用黄板诱杀或选用高效低毒农药。
四、采收
韭菜一般在定植后第二年开始采收。采收时要留茬高度3-5厘米,避免伤及分蘖芽。采收后要及时清理田间残叶,保持清洁卫生。
遵循DB1311/T 043-2005标准,通过科学规范的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拱棚韭菜的产量和质量,同时保障产品的安全性和生态友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