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无公害芦笋生产的产地环境、品种选择、育苗、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与贮运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范围内无公害芦笋的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Non-Hazardous Asparagus Production in Hebei Provinc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无公害芦笋生产技术规程是保障芦笋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依据。该规程(DB1311/T 036-2005)为河北省制定的地方标准,详细规定了无公害芦笋生产的各个环节要求。
在产地环境方面,应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壤肥沃的土地。空气、水质和土壤等环境因子需符合国家规定的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
品种选择上,要选用适应当地生态条件、抗病虫害能力强的优质高产品种。种子质量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二级以上标准。
栽培管理中,合理密植至关重要。一般每亩种植密度为3000株左右。基肥以有机肥为主,追肥应根据芦笋生长阶段科学施用。同时要加强田间管理,及时除草、培土。
病虫害防治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优先采用农业、物理和生物防治措施,必要时使用高效低毒农药,并严格执行安全间隔期。
采收环节要严格把控,确保芦笋品质。采收时间应在清晨或傍晚,避免高温时段操作。采收后要及时预冷处理,防止失水和腐烂。
通过严格执行这一规程,可以有效提高芦笋产量和品质,满足市场对无公害农产品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