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先天畸形产前诊断中分子标志物的筛选、鉴定、验证及应用的技术要求和流程。本文件适用于医疗机构、科研机构及相关单位在开展先天畸形产前诊断时对分子标志物的研究与应用。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Identific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Molecular Markers in Prenatal Diagnosis of Congenital Malform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C46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在TCI 569-2024《先天畸形产前诊断分子标志物鉴定与应用技术规范》中,有一项重要的变化是关于无创产前检测(NIPT)技术的应用范围。相比旧版标准,新版增加了对结构异常胎儿的检测指导内容。
以21三体综合征为例,新版标准明确了当超声检查发现胎儿存在结构异常时,可以结合NIPT结果进行综合评估。具体操作如下:首先,临床医生需根据超声影像学特征判断是否存在高风险结构异常,如颈后透明带增厚、心脏畸形等。然后,采集孕妇外周血样本进行NIPT检测,获取胎儿染色体片段浓度比值。如果NIPT结果显示为高风险,则需要进一步通过羊水穿刺进行确诊性检测。此过程中,NIPT不仅提高了筛查效率,还减少了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带来的风险。
这一更新体现了从单纯筛查向精准医学方向发展的趋势,有助于提高先天畸形产前诊断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医疗机构应严格按照新版标准执行,并加强相关人员培训,确保技术规范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