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美国红鱼在盐碱地池塘养殖中的环境要求、苗种放养、饲养管理、病害防控及收获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在河南省内盐碱地池塘进行的美国红鱼养殖生产。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ond Culture of Red Drum in Saline-Alkali Areas
中国标准分类号:B53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美国红鱼,学名为南方拟鳞鰕虎鱼,是一种适应性强、生长迅速的优质淡水鱼类,在盐碱地池塘养殖中展现出良好的经济价值。为了更好地指导养殖户开展规范化养殖,河南省地方标准《DB41/T 065-2025 美国红鱼盐碱地池塘养殖技术规范》于2025年正式实施。该标准从池塘建设、苗种选择、饲养管理、病害防治等方面对美国红鱼的养殖进行了系统规范,为养殖户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首先,在池塘建设方面,标准要求池塘选址应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水源充足且无污染的区域。池塘面积以2至10亩为宜,水深控制在1.5至2米之间。池底需平整,进排水系统要独立设置,并配备增氧设备。同时,池塘周边应种植防护林带,既能改善小气候又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其次,关于苗种选择,标准强调要选用体质健壮、规格整齐、无病无伤的健康苗种。购苗时需检查其体表是否光滑、鳞片是否完整、鳍条是否正常等指标。此外,还需对苗种进行检疫,确保不携带任何病原微生物。放养前应对苗种进行消毒处理,常用的方法包括食盐水浸泡或高锰酸钾溶液浸浴。
在饲养管理环节,标准指出投喂饲料应遵循“四定”原则,即定时、定位、定量、定质。饲料蛋白质含量应保持在35%以上,初期可投喂浮游生物,随着鱼体长大逐步过渡到配合饲料。每天投喂次数一般为2至3次,投喂量根据天气、水质及鱼群摄食情况灵活调整。定期检测水质指标如溶解氧、pH值、氨氮等,必要时采取换水、增氧等措施改善水质条件。
病害防治方面,标准提倡采用生态防控为主、药物治疗为辅的方式。预防措施包括加强日常管理、定期清塘消毒、合理轮作套养等。一旦发现疾病迹象,应及时隔离病鱼并查明病因,合理使用国家批准使用的渔药进行治疗,切勿滥用抗生素类药物。同时,还应建立完善的档案记录制度,详细记载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数据,以便追溯和分析。
总之,《DB41/T 065-2025 美国红鱼盐碱地池塘养殖技术规范》为美国红鱼的高效健康养殖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指南。通过严格执行该标准,不仅可以提高养殖效益,还能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希望广大养殖户能够认真学习并贯彻执行这一标准,共同推动我国水产养殖业向更高水平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