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酸枣栽培的园地选择与规划、苗木繁育、建园、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甘肃省范围内酸枣的栽培与管理。
Title:Cultiv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Jujube (Ziziphus acidojujuba)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2/T 5058-2024酸枣栽培技术规程》解读与实践要点
酸枣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在甘肃地区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和广泛的市场需求。为了规范酸枣栽培技术,提高产量和品质,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于2024年发布了《DB62/T 5058-2024酸枣栽培技术规程》这一地方标准。该标准从选址建园、品种选择、栽植管理到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规范,为酸枣的科学种植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首先在园地选择上,标准明确要求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pH值适中的地块进行建园。具体来说,土壤有机质含量应不低于1.5%,且地下水位应在2米以下。此外,还应避开重茬地块,确保土壤肥力充足。在园地规划时,要合理设置道路、排灌系统和防护林带,以满足机械化作业和生态保护的需求。
在品种选择方面,标准推荐选用适应性强、抗逆性好的优良品种。如陇选1号、陇选2号等经过审定的品种,这些品种具有丰产稳产、果实品质优良的特点。同时,还要注意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特性选择适宜的品种组合,以实现最佳的生态适应性和经济效益。
栽植管理是整个栽培过程的核心环节。标准规定了适宜的栽植密度,一般为每亩300-400株,株行距控制在2米×3米左右。栽植前要对苗木进行严格挑选,确保无病虫害且根系发达。栽植时要注意深度适宜,嫁接口高出地面2-3厘米,以利于苗木成活和生长。栽后要及时浇透定根水,并覆盖地膜保墒,促进苗木快速恢复生长。
肥水管理是保证酸枣高产优质的关键措施。标准建议采用平衡施肥技术,按照氮磷钾比例1:0.5:1的原则施用肥料。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每亩施用量不少于3000公斤,追肥则要根据生长阶段分次进行。水分管理要遵循“适量适时”的原则,特别是在开花坐果期和果实膨大期,要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灌溉方式可采用滴灌或渗灌,既能节约用水又能提高肥效。
整形修剪对于调节树体结构、改善通风透光条件至关重要。标准提倡采用自然开心形或主干疏层形的树形结构,通过合理修剪控制树冠大小,培养良好的骨架结构。冬季修剪以疏枝为主,去除病虫枝、交叉枝和过密枝,保持树冠内膛通风透光。夏季修剪则侧重于摘心和拉枝,促进分枝生长和花芽分化。
病虫害防治是保障酸枣健康生长的重要环节。标准强调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优先采用农业、物理和生物防治措施。例如,通过合理轮作、深耕晒垡减少病虫源;利用黄板诱杀蚜虫、天敌昆虫控制害虫数量;推广应用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化学农药,严格控制用药量和安全间隔期,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采收加工也是酸枣栽培中的重要环节。标准指出,酸枣的最佳采收时期为果实充分成熟但尚未开裂时,此时的果实品质最佳。采收后要及时进行分级处理,剔除病虫果和机械伤果,然后进行干燥或加工。干燥过程中要控制温度和湿度,避免出现焦糊现象,确保干果色泽均匀、口感良好。
总之,《DB62/T 5058-2024酸枣栽培技术规程》为酸枣的规范化生产提供了详实的技术指导。通过严格执行该标准的各项要求,可以有效提升酸枣的产量和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同时,也有助于推动酸枣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