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北京市城市道路慢行系统交通管理设施的设置要求、设计原则和技术规范。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城市道路慢行系统的规划、建设、管理和维护。
Title:Setting Specification for Traffic Management Facilities of Urban Road Slow Traffic System
中国标准分类号:P40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城市道路慢行系统交通管理设施设置规范》(DB12/T 1433-2025)是天津市制定的一项地方性技术标准,旨在规范城市道路中步行和非机动车慢行系统的交通管理设施设置。这项标准对于提升城市慢行交通的安全性、便捷性和舒适性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在慢行系统的设计上,该标准强调了步行和自行车道的分离原则。规定当机动车道与慢行道并行时,应设置物理隔离设施,如绿化带或护栏,以确保行人和骑行者的安全。同时,对于交叉路口的处理,标准要求设置明确的导向标识和信号灯,保障慢行交通参与者的优先通行权。
其次,关于交通标志与标线的设置,标准提出了具体的技术要求。例如,所有指示慢行系统的标志牌必须清晰可见,并且在夜间具备反光功能。此外,标线的颜色、宽度及位置都需符合相关规定,以便于使用者识别和遵循。
再者,针对特殊路段如学校、医院周边等区域,标准特别指出需要加强监控设施的布设以及紧急情况下的应急通道规划。这不仅有助于维护日常秩序,也能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迅速做出反应。
最后,该标准还鼓励采用智能化手段来辅助管理,比如利用智能设备监测人流量变化,动态调整信号配时方案等措施,从而提高整个系统的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
总之,《城市道路慢行系统交通管理设施设置规范》为我国其他地区完善自身慢行交通体系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通过严格执行这一标准,可以有效促进绿色出行方式的发展,助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