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常用生活气象指数的定义、计算方法和发布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天津市范围内生活气象指数的编制、发布及应用。
Title:Common Living Meteorological Index
中国标准分类号:P57
国际标准分类号:07.0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3896-2025《常用生活气象指数》是一项内蒙古自治区的地方标准,旨在通过科学量化天气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为公众提供实用的生活建议。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深度解读。
生活气象指数定义
标准首先明确了“生活气象指数”的概念,它是指根据气象要素对人体生理和心理影响的程度,采用定量方法计算得出的反映不同气象条件下适宜程度的数值。这一定义奠定了整个标准的基础,即通过数据化手段将抽象的天气状况与人们的实际感受联系起来。
指数分类
标准将生活气象指数分为多个类别,包括但不限于舒适度指数、紫外线强度指数、感冒指数、穿衣指数等。其中,舒适度指数是衡量人体对外界气温及湿度适应能力的重要指标。例如,在舒适度指数中,当温度介于18°C至24°C之间且相对湿度保持在40%-60%范围内时,人们的主观感受最为舒适。
具体指数详解
1. 舒适度指数:此指数主要考虑气温、风速以及空气湿度等因素。当指数值低于某一阈值(如小于40)时,表明天气过于寒冷或干燥;而高于另一阈值(如大于70)则表示过热或湿度过高。
2. 紫外线强度指数:依据国际通用的紫外线辐射等级划分标准,从0到11+共分12个级别。指数越高意味着紫外线辐射越强,需要采取更多防护措施如涂抹防晒霜、佩戴遮阳帽等。
3. 感冒指数:结合空气污染水平、温差变化等因素综合评定。如果感冒指数处于较高位置,则提醒易感人群注意保暖并减少外出活动频率。
应用场景与意义
本标准不仅适用于政府相关部门发布日常天气预报时附带的生活建议部分,同时也为企业开发相关服务产品提供了参考依据。比如,旅游景点可以根据这些指数调整开放时间或者推出特色主题活动;服装品牌也可以据此设计季节性促销方案。
总之,《常用生活气象指数》作为一项贴近民生的标准规范,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它使复杂多变的自然现象变得易于理解,并帮助大众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