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数字乡村村务公开信息化的基本原则、总体要求、公开内容、公开方式、平台建设与管理、信息安全以及评价与改进。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内各行政村开展村务公开信息化工作。
Title:Guidelines for Digital Village Affairs Disclosure in Rural Areas
中国标准分类号:L70
国际标准分类号:35.2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7/T 4828—2025数字乡村村务公开信息化指南》是由山东省发布的关于推动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标准。这一标准对于规范村务公开的信息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文进行深度解读。
关于数据采集与更新频率
标准中明确规定,村务信息的数据采集应遵循及时、准确、全面的原则。具体要求指出,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信息如财务收支、土地承包等需每月更新一次;而政策宣传类信息则可根据实际情况每季度更新一次。此举旨在确保村民能够获得最新最准确的信息,避免因信息滞后而导致误解或矛盾。
信息公开平台的技术要求
在信息公开平台的技术规范方面,该标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首先强调了平台的安全性,要求采用加密传输协议保障数据安全;其次,在用户界面设计上需简洁友好,便于不同年龄段的村民使用。此外还特别提到要支持多语言版本,以满足少数民族地区的需求。这些技术细节的设定有助于提高平台使用的便捷性和普及率。
监督机制与反馈渠道
为了保证村务公开工作的透明度和有效性,标准专门设置了监督机制。一方面鼓励建立由村干部、村民代表组成的监督小组定期检查信息公开情况;另一方面也开放了线上反馈渠道,允许村民通过网络留言或电话投诉等方式表达意见。这种双向沟通方式不仅增强了村民参与感,也为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提供了可能。
数据共享与隐私保护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如何平衡好数据共享与个人隐私保护成为一大挑战。本标准对此做出了妥善安排:一方面提倡各级政府间实现数据互联互通,促进资源整合利用;另一方面则严格规定任何涉及个人信息的数据都必须经过脱敏处理后方可对外发布,并且要明确告知收集目的及用途,充分尊重个人权利。
以上是对《DB37/T 4828—2025数字乡村村务公开信息化指南》中几个重要条文的深入剖析。该标准从多个维度对数字乡村建设中的村务公开工作进行了细致规划,为各地推进相关工作提供了有力指导。